第三屆台灣拜耳創新獎得獎名單揭曉 創意金頭腦 年輕人潛力無窮
【台北訊】第三屆台灣拜耳創新獎得獎名單揭曉,選出四組優秀作品,各獲得新台幣5萬元獎金。所有入圍決選的參賽者可得到生醫創業孵化器 H.Spectrum的創業團隊諮詢,中興大學興創基地創業門診諮詢,協助創意實現,為人類健康及農業永續發展提解方。近期全球受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 疫情影響,台灣拜耳考量學生健康安全,本屆創新獎也首度以數位線上視訊方式與十二地連線,讓參與團隊在遠端簡報。
本屆命題關注人類健康與農業永續,共有四大挑戰:老人”藥”健康、候診不塞車、自我好照護、誰來上好菜,每一個挑戰分別有三組團隊入圍,老人”藥”健康組優勝是由台灣大學組成的「eMed」團隊獲得;候診不塞車組優勝由明志科大組成的「我們行不行 絕對沒問題」團隊獲得;自我好照護組是由高雄醫學大學「就是藥你寫日記」獲得;誰來上好菜組則是由台灣大學、彰化師範大學、中山大學以及高雄餐旅大學所組成的「ERA」獲得。網路最佳人氣獎則由「ERA 」所設計的「剩夜拾堂」獲得。
台灣拜耳意識到全球人口正面臨高齡化、人口爆炸還有氣候變遷的嚴峻挑戰,於前年開始舉辦「台灣拜耳創新獎」,今年第三屆台灣拜耳創新獎延續人類健康與農業永續發展兩個領域進階徵求年輕人的創新方案,用數位科技改變現在、創造未來。此次創新獎為了不因疫情的影響而停止舉辦,更不希望讓入圍團隊的努力白費,改以網路視訊會議方式,讓參與團隊感受到最貼近現場簡報的模式,來與評審們互動。
受邀擔任本屆評審的成大醫院院長 沈孟儒表示,數位化的重要性早已不言可喻,未來透過數位化才能創造出更有效率、更精準、更安全的醫療環境與生產能力;例如利用智慧化紀錄工具,可以真實記錄患者治療成效,讓醫師能更精確評估病情,給予患者最佳的治療;看到參賽者們層出不窮的創意,更加證明年輕人一起參與,能創造許多火花,不禁讓人期待,未來透過這些創意的實現,為人類打造出全新的生活藍圖。
台灣拜耳總裁楊玉蘭表示,本次參賽作品非常精彩,也再次展現台灣校園團隊們在數位趨勢上的無限潛能。她表示,拜耳公司的宗旨是“科技優化生活”(Science For A Better Life),透過創新獎命題激發參賽者的創意,與我們一同省思這些重要命題並提出解決方案;我們也期待透過這樣的過程和校園學子們一起貢獻心力,進而達到拜耳公司追求的願景:“Health For All, Hunger For None”,全民健康,無處飢荒;消除飢餓協助大家擁有健康生活,同時也兼顧永續發展目標。
拜耳創新獎兩大領域的主題共有四項挑戰:為老人解決遺失藥物、自我用藥管理數位方案;讓病患有效率走完檢查流程,縮短候診時間,讓看診更便利,醫護亦減少負荷;利用數位工具幫助病患及照護者與病共存,並紀錄診間以外時間的病情與症狀,供醫師診斷;找回高齡化流失的從農人力,重建消費者的信任機制,並且減少食物浪費,增進生產力,穩定全球糧食安全。本屆共有近50件作品參賽,經過兩階段評選,四大挑戰的優勝作品分別獲得50,000元獎金,最佳人氣獎網路票選優勝團隊獲得6,000元獎金。
入圍前十二強的團隊展現無限創意,參賽團隊組成也更加跨界多元。在老人藥健康的命題,由台灣大學生物科系組成的「eMed」團隊,運用機械式瓶身紀錄用藥次數以及數位工具建置數位軟硬體系統,並以遊戲式用藥管理等設計,藉此減少患者忘記服藥;獎勵準時服藥以增加其用藥意願。
候診不塞車則有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團隊為不方便、年老或行動困難的病患,設計”智能輪椅”,為病人規劃最佳檢查順序,縮短等待時間。
自我好照護有長庚大學組成的團隊,其中有首次參與台灣拜耳創新獎的外籍學生。運用GENEActiv智能手錶,記錄日常生活中的身體活動(PA),可以連續監測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狀況並預測其入院率。開發醫療保健系統,以提供更好的患者護理和警報通知;並減少可預防的醫院再次住院,以節省醫療資源並削減醫療費用。
誰來上好菜方面有來自台灣大學、彰化師範大學、高雄餐旅大學以及中山大學所組成團隊,作品為創立一個媒合剩食供需的平台,提供簡單的食品分類介面並結合Google map,媒合買賣家的快速交易平台,將減少的浪費轉化為經濟價值。
關於拜耳
拜耳是一間核心競爭力在於醫療保健與農業領域的全球性生命科學企業。我們的產品與服務透過克服全球人口增加和老齡化所帶來的挑戰來為造福人群而設計。同時,集團更以創新、成長與高獲利力來創造價值作為目標。拜耳致力於遵守永續發展的原則,拜耳的品牌代表著以信任、可靠與高品質。在2019財務年度中,集團旗下共有約104,000位員工,營業額為435億歐元。資本支出達29億歐元,研發支出為53億歐元。更多資料,請至www.bayer.com.tw